仙子:
“有多少人吃药几年未断根,多少人痛苦到麻木以致想都想不到人生其实还可以有轻松快乐的模样,又有多少人找过一位以上的心理咨询师却还未好转……还有多少人自救几年了,进展不明显……你把焦虑症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稳定改变,说清楚!”
一宁:
“这个问题不简单,我尽量多角度阐述,尽量通俗。”
李四:
“你以为你是谁?凭什么相信你没有胡说八道?”
一宁:
“实践是检验思路正确与否的最终标准,结合已经稳定好转的案例阐释我的发现,是否更靠谱一些?只有一个稳定好转案例,或许是偏见,是偶然,如果二个,三个,四个以上呢?而且都还困扰5年以上,吃过精神类药物呢?接下来阐述所依据的案例,已经吃过精神类药物9年。毕竟要结婚生孩子了,药不能继续吃下去。”
李四:
“听起来不错,请讲。”
阐述前说明:
撰写本文前,已征得来访者同意,撰写过程中,做隐私处理。发布本文前,来访者先审阅。感谢来访者的同意,没有具体的案例素材,要阐述清楚,真的很难。
本案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同时也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实际咨询时,不把自己当疾病看待,而是心灵的成长。此处名称,仅为聚会同类困扰者的方便而设。
在《导致焦虑症状的六个无意识源头》中,介绍了六个焦虑症的内在心理根源,而本案主要属于“失去所爱的恐惧”“失去客体的恐惧(分离焦虑)”这两个内在心理根源。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内在根源。因此,本案的观点和阐释,仅符合部分焦虑症困扰者。另外四个内在心理根源,再另作阐述。
能协助来访者好转是一回事,阐述是怎么好转的,又是一回事,我一直在寻求更好的阐述方式。
一、缺爱型惊恐发作的产生过程
好好活下去的愿望受阻,是恐惧的根源。无力掌控恐惧,又导致恐惧,为恐惧而恐惧,升级为惊恐发作。
1、恐惧的形成。
来访者妈妈受男方亲戚欺负,于是小时候立志要保护妈妈;又由于有特长或生命的本能,希望优秀的有质量的活着。这是想要好好活下去的两大内在动力。
好好活下去的愿望,还表现在:长大后,仍然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而不只是平凡的相夫教子。
然而,这个愿望重重受阻。
①首先,小时候很难保护妈妈,爸妈经常吵架,亲戚间矛盾不断,令自己无能力为。
②爸爸一直不在身边,终于盼回来,又要与妈妈吵架。也就是自己缺少关注、陪伴、支持。
③家庭经济一般,更加促使自己要勤奋学习。
④可是,进学校后,接二连三的骚扰,让自己寝食难安,求助亲人,没被理解,反被批评,最终不得不辍学。特长梦破灭了。
⑤家庭矛盾令自己离家出走,年少单纯的自己,在外面又遇到重大创伤。创伤导致的心理阴影,使惊恐发作,还住进了医院。
⑥但却得不到真正的治疗,钱花光后,不得不回家。
⑦再度创业时,经济的压力和生活的贫困令自己十分疲惫、难受、无助、煎熬。
⑧投入了充满期待的恋爱关系,却被分手,又让自己受伤,一方面感到自卑,另一面要努力奋斗。
上述只是概要性的介绍,具体细节没法透露。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力无助但并不甘心沉沦的内在小孩,无力无助(受阻)←→不甘心沉沦(好好活下去),这个矛盾体使人恐惧。多次深刻的恐惧经历,让内在小孩携带了恐惧的情绪能量团。
恐惧的情绪能量团,容易在如下情景中被引出来:
身心极度疲惫,危险出现,与依附的对象分手,看到家人吵架,夜深人静。
①身心极度疲惫时的心慌、发抖,本身就是惊恐的部分反应。
②当危险出现时,一贯无力无助的内在小孩就出场了。
③与依附的对象分手时,内在小孩失去了依靠,于是容易恐惧。
④看到家人吵架,小时候的无助感受再次勾起。
⑤夜深人静时,没有工作、吃饭、走路等事情转移对恐惧的注意力,一直活跃的恐惧情绪能量便涌动而出。
一般而言,白天发生了②/③/④,夜深人静时,更容易冒出恐惧。
2、无力掌控恐惧,又导致恐惧,为恐惧而恐惧,升级为惊恐发作。
好好活下去愿望使人要掌控恐惧,但是恐惧的反应偏偏由不得自己,于是自己恐惧了,不知如何是好,很有挫败感、无力感,对自己不好的感受,怎么掌控不了呢?这种越掌控越恐惧的循环圈,把人推向了要打120的地步。
3、下面,再以图解的形式详细阐释,从中可以看到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
图解:
来访者总是晚起,又不习惯做饭,使早餐没保障,中餐晚餐也常常没按时吃,这使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阳气不升,于是老年病提前来临,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疝气,以及身体疲惫,本案来访者只有其中一种,这里一并提及,是因为,①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疝气四种疾病的病因都为阳气上升无力、不能托起组织所致,②越不具体单一越利于保护来访者隐私。③在一宁过往的咨询案例中,都分别遇到过,它们都是焦虑类困扰者。身体疲惫就更普遍了,本质也是阳气不足所致。
长年为焦虑所耗,睡眠饮食紊乱,使气血非常虚。
脾胃气血十分虚:会有不耐饿现象,一旦饿起来,必须马上吃东西,否则饿的发抖,十分难以忍受。这种现象一宁本人也曾经体验过,直到后来体质恢复,这种现象才消失。
心脏气血十分虚:容易心慌,心跳过快。
为了改善心慌、不耐饿、身体疲惫,我们讨论过如何避免晚起,如何爱上做饭。
经过探索、觉察、讨论,发现之所以不想天亮起床,是想回避早起所引发的荒凉与孤独之感,来访者小时候爸妈早上不在身边,在爷爷家睡,有时候还要早早起床,在安静人少的早晨外出,这种经历让她对早起赋予了“荒凉与孤独”之感。
当渴望一个人在身边,而ta没在身边时,就会有孤独感。反之,小草在旁,也安然。
不习惯给自己做早餐,部分原因是内在小孩自我照顾能力不足,而这又由自我凝聚能力不足导致,凝聚力足才能制心一处,专心做事,用心观察,心无旁骛地善巧应对。想要做好任何事情,包括做饭,都需要这种能力。
凝聚力由安全感决定,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慌乱的,凝聚力则难以形成。这很好理解,试想,在战争年代,战机头上飞,有几人能安心专心学习?
而来访者内心是不安全的,外在表现为,生活中突然发生了不如意的小事,即使是他人的倒霉事,如跌倒了、生病了等,便表情慌张,声音尖高,四肢不宁,而旁人却若无其事。
惊慌似乎成了一种不假思索与分辨,就自然出现的惯性。
内心世界的慌乱,来自小时候不安宁的家庭环境,以及青春期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
另外体质虚,阳气外越者,也容易受惊。而前面说了,体质虚在根源上是心理原因导致——安全感不足→凝聚力弱→无力照顾自己+“承受不了孤独”导致晚起=饮食不当,作息紊乱。
到此为此,与内在小孩“怕失去所爱”相关的惊恐发作,阐述完了,不知道大家能否基本看明白?没有经过几个月以上的学习、观察、感受,透彻的确定的明白,一般暂时难以达到。
二、心理咨询方案
方案中的大多数要点,适合所有人,个别要点虽然只适合本案当事人,但也可以让大家知道,我们如何细致入微地,去协助来访者变得更好。
1、以平常心面对恐惧,试着允许它持续存在,以解除“为恐惧而恐惧”。
某晚深夜,来访者突然感到恐慌感来了,来访者知道情况不妙,要来势了。是要打120的感觉了。但同时,来访者清晰意识到:它不是一种病,放松就好了,要死就死,要活就活。怎么我都接受,实际上也死不了。只开着灯,静静躺在那里,自我引导放松…放松……放松……最终平息。
2、能避免的诱发点,尽量避免。
①身心极度疲惫——讨论如何做到按时吃饭,如何天亮起床,如何静心。
②危险出现——讨论在侵扰情况下,是什么样的心理机制让来访者受伤,以及自我保护之道。
③关于依附——以精神、经济独立为导向,学会自我照顾,正确对待分离焦虑。
④家人吵架——明确自己的面对心态,以不卷入、各归其位为导向。
⑤夜深人静时冒出恐惧——说明强烈的恐惧,是压不住的,转移注意力只是权宜之计,我们还得要面对它,在面对的过程中增长力量,看清真相。
3、静心陪伴惊恐的惯性。
易受惊,且习惯了惊,惊恐的情绪基调使来访者曾经睡不沉,家人开门声,都会吓出一身汗。
对此,只有容许当前易受惊的特点。同时继续呆在安全的有爱的环境里,感受被爱被照顾,反复放松,几个月后,易惊的特点能慢慢改善。
4、惊恐发作“新手”常常为濒死感吓倒,以为心脏马上就不行了。当清醒认识到,濒死感是假相,心脏也没问题,毕竟已经检查了这么多次。
有孤独无助感时,人会更恐惧。因过去多年孤独无助,现在发作时有亲人在旁边照顾,也感觉孤独无助。这时亲人持续陪伴,能手握着手,甚至拥抱,轻轻的说说话,会有帮助。
5、惊恐发作“老手”,因为经历了多次惊恐,对濒死感和身体不舒服熟悉了。恐惧感有所减轻,但困扰还在,总不断根,当深入内心世界,做有深度的心理咨询——把握自己的基本心愿、限制性信念、防御模式、幻想、人格结构等。
6、良好的安全的咨询关系,是深入内心的保障。
在以前某处心理咨询时,来访者写了一大段话给咨询师,咨询师说,你这段话有隐藏啊。来访者说是啊,是有隐藏,咨询师说,你隐藏我就没法帮助你。后来,咨询结束了。
我想,在这份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没有感受到安全。故没法深入下去。安全更不是着急的逼出来的,需要咨询师耐心等候。来访者和咨询师需要匹配,彼此看的顺眼。
来访者往往都是带着忐忑的心,逐渐敞开心扉。谈话主题由浅到深。感到最不好意思说、害怕会受到嘲笑、轻视的部分,会放到最后说。实际情况常常是,来访者讳莫如深的,在咨询师看来,其实很平常,非常能理解。
7、在谈论情绪能量比较大的主题时,要关注自我力量等正能量是否足够承受情绪冲击,并适可而止。
8、如正能量不足,当先着力正能量的培养。在文章《广泛性焦虑症的产生过程和心理咨询方案》中,有提到正能量的培养思路。
9、在能承受的情况下,谈论过往的负面遭遇,虽然谈后脑袋麻木、恶心、头晕、想吐、不想吃东西、浑身无力气等。但“雨过天晴”后,就进一步增长了自我力量。
那些想要避免的伤心往事,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在放松时,在梦里,自然撞入。所以谈论它,面对它,直到消解它,是有必要的。
谈论的目的,是重新审视,赋予新的意义与看法,把消极的感受变成积极的感受。
10、从家庭系统的视角,观察来访者内心的角色定位。
在咨询中,可以通过“家庭照片”、“意象家排”来发现,也可以从来访者描述的家庭关系细节中发现。
本案来访者认同了父亲,像父亲一样活着,做了爷爷的“儿子”,像大哥一样维护家族团结,做了妈妈的“老公”,立志保护妈妈。这对当时的家庭做了必要的贡献,但本来需要被保护与呵护的幼小心灵,承受不住,承受不住故恐惧。
通过交流,来访者逐渐领会到这一点,并在言行上有所改变。
在困扰最严重的那些日子,躺在医院,惊恐时被医生、亲人强行摁住打镇静针,自己却还在想怎么赶紧挣钱,好买房报答家人。医生说,你怎么有使不完的劲,为什么不在这里安心躺着养病。
我们看到,对原生家庭责任感最强的时候,也就是困扰最严重的时候,而当放下原生家庭责任感后,困扰也就几乎没了。
11、恢复的过程,是在一宁的引导下,把身心现象,把无意识愿望,把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看的越来越通透的过程。看透了就不迷。
在当初,本案来访者住院,医生努力做各种检查,都不能找出“恶心、吃饭就吐、恐惧等反应”的病因,最终勉强认为是一氧化碳中毒,建议高压氧舱治疗。但没有想到是惊恐发作,这就是大大的迷。
12、连接与回想曾经拥有过的但自己没有去感受过的爱。如果确实没有被爱过,人生遭遇很悲惨,也需要继续向前走,保持开放的愿意被帮助的心,总会遇到适合自己的爱。如此方能改变荒凉感与孤独感。
无法承受荒凉与孤独,一方面是内在小孩太小了,另一方面是一直连接与承受的荒凉与孤单太多了,大过了自己能承受的量。
13、在长程咨询(大于50次的为长程咨询)关系中,与来访者一起谈论来访者的种种感觉、想法、困境、情绪,澄清内心真实的状态,发现内心的冲突,给予方向上的支持等。在这个过程中,让生活、学习/工作、家庭越来越顺,掌控能力越来越足。最后,到了快结束咨询时,需要提前关注分离的感受,以处理好“缺爱型困扰者”常有的分离焦虑。
14、通过意象引导,发现内心深处恐惧、慌乱、排斥等负面感受,使心灵恢复平静与自由。
15、配合正念练习。发展凝聚力。
已发相关文章:
热感上头引发惊恐——结合来访者的真实经历,具体阐述身体疲惫如何会引发惊恐。
《(标题暂定)花儿和虫子意象带给来访者的洞见》——围绕依附与独立这个主题,讨论限制来访者变得无力的潜意识信念。因为无力,所以依附,因为依附,所以更无力独立生活,当恋人分手后,陷入无助心境,此时易诱发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