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指责的人格特征,伤人伤己
如果幼年主要看护者的人格特征是批评、指责、贬低、羞辱、咄咄逼人的,同时,看护者对家庭又很付出,则可能养出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说话容易直接带情绪,一直到成人,都难有变化。或直接攻击别人,或指责自己。
攻击别人,破坏人际关系,指责自己引发身体紧绷。
为了被主要看护者看见与欣赏,还可能有一种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愿望,在工作上努力奋斗,殚精竭虑也在所不惜。
当身体紧绷和殚精竭虑到一定程度,焦虑与躯体不适就出现了,疲惫的身体不再允许自己努力拼搏,甚至连正常的工作都坚持不了,指责的人格特征又开始批评自己,比如你怎么就不争气。
例:W君8岁左右,同所有小孩一样,太着迷电视,回家就与弟弟看,以致忘了烧饭,晚上妈妈回来了。恶劣的骂道:“都长这么大了,要你有什么用。”孩子因此心想,妈妈这么辛苦,我还没做饭,是我太没良心了。孩子忘性大,比如经常忘了收衣服,这时会遭到妈妈骂,在孩子这边的感受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暴雷就下来了,当妈妈暴跳如雷的时候,弱小的孩子不敢当场释放,因为事实证明,如果反抗,只会被压回去,孩子藏着怨气。
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慢慢的,孩子的内心,一方面内化了一个“指责的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也积压了较多的怨气与不满。
30多年后,与同事聊天,谈到某某人违规,不能像别的同事那样委婉的表达不满,直接很冲的话就冒出来了:像这种人,直接坐牢去。这种话传到某某人那里,一定会影响人际关系与职业的发展。通过觉察,这个很冲的状态,是内心“指责与攻击性”的那部分性格特征活现了,并指向了他人。
当这部分指向了自身时,容易打击自己,并情绪低落与抑郁,例如,我怎么情商就这么差呢?说话为什么就这么冲呢?是我不如别人了。也容易严格自我要求,做事思前想后,顾虑太多。
当“指责与攻击性”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外界时,容易误认为别人在看不惯自己,进而有了对人恐惧。
无论是指向别人,还是指向自己,还是投射出去,都容易引发躯体的紧绷,难以真正休息,长期如此,容易体质虚弱,并引发不舒服的躯体反应。
解决办法:
觉察自己的心态言行,如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指责的人格特征,会伤人伤己,有定力,有平等心,每觉察一次,它就松动一次,反复觉察,它会慢慢淡去。
有的朋友,指责的人格特征,十分茁壮,占据了大部分心灵。以致理所当然的认为,就应该有这种态度。对这种情况,需要他人或心理咨询师帮助改善。
二十七、转移注意力的功效
当焦虑害怕了,就通过做事、与人说话、娱乐、运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是许多人常用的自我调节方式,之所以如此多的人乐此不疲,是因为转移注意力曾经有效果。那怕曾经只有过一次效果,后来效果都不明显,许多人仍然坚持转移注意力。
情绪一定会随着注意的对象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胸闷,你总带着排斥的心态注意胸闷这个对象,必然一直焦躁着。如果你去与人说话,随着注意力指向了“说话内容”这个对象,焦躁情绪必然淡去,除非聊天的内容也是让人焦躁的。
有时候现实中没人可说,有的人到群里与焦友们说话,由于焦友们大多也正困扰者,因此难免缺少正确的见解,使得容易遇上负面的说话内容,随之,我们的情绪也变成负面。
总之,情绪随着注意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这是转移注意力有效果的原因。
但为什么许多朋友的焦虑害怕又反复出现呢?或者转移注意力也压不住呢?
因为有如下原因:
①现实的困难还持续存在;②控制着情绪的错误认识尚未被发现与纠正;③来自无意识的冲突在控制着;④“我有价值”的自我认同感尚未稳固建立;⑤有创伤性记忆;⑥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不足;⑦社交技能、观察性自我、记忆力、整合能力等自我功能弱;
当上述七大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在程度上太强烈太大,就会转移注意力也无效。需要进一步围绕你的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应对方案。
二十八、应对惊恐的诀窍:看着它发生,不加干涉
惊恐来临时,恐惧的能量,就像快速冲上天空的烟花(如下图红色箭头),越到上面,越庞大,越发散。
当只是像旁观者一样看着,心想,不管发生什么,就让他发生吧。如此,恐惧的能量,就会回转、下沉、越到下面,越聚敛(如下图绿色箭头),人慢慢恢复平静。
如果心想:你那样会怎么办啊!就会没有回转的效果。
这是某惊恐困扰者的成功经验,在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屡试不爽。她在描述这个经验时,用移动的手势比划,更形象。
这个经验非常棒!的确, 急性焦虑与恐惧来临时,气血瞬间上头,头脑发热,有的人喉咙有烧灼感或异物感,肺部拥塞——表现为胸闷。有限的气血上头后,腹部以下的气血则少了,少了气血的推动,腹部就处于近似“凝固”的状态——表现为腹部没有跟随呼吸一起一伏,平时脾胃就比较寒凉者,这时容易拉肚子,或者肚子疼。肚脐眼以下腹部的气血少了,则腰寒,肾阳虚,平时肾虚者,这时容易表现为尿频,尿不尽。腿部的气血少了,走路无力,感觉腿软,好像马上要蹲下来一样,走几百米都没信心。
焦虑恐惧情绪引气血上行,气血上行又导致相关的躯体反应,简略介绍到此。希望大家明白躯体反应的真相,免于又被它吓倒。
前述旁观者,即像旁人看自己一样,或者像自己看别人一样,情绪较少卷入其中,比较冷静、中正,没有干涉。
不少朋友会说,道理我都懂,但真正发生了,控制不住。这是因为,还有如下五方面困难制约了你。
①即时敏锐觉察的能力没有跟上-----例:此时不能感受到气正上涌头部;不能即时发现正有“马上会死掉”的想法。
②稳住不动的定力不够-------------------例:此时不能记得止心足下。
③现实检验的自我功能不足------------例:此时不能知道不可能“马上死掉”。
④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不足---------例:不能与焦虑恐惧的感受呆在一起。
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例:有依赖方面的需求,依赖导致无力、胆小。
许多困难,如果能被拆分为更细小的困难,细小的困难再继续拆分,最小单位的困难,就容易做到。只完成了一个最小单位的困难,当然不足以达到恢复的目标,需要多方面入手,点滴积累,量变到质变,譬如前述来访者分享这个成功经验前,已经与我一对一咨询了数十次。
二十九、难以断药的三种情况
每位个体都是独特的,并非所有人断药都很困难,比如:有强迫症停舍曲林已经有10天了,状态反而更好——当事人解释说,这可能是吃药期间的药效。焦虑与惊恐者吃进口文拉法辛多年,某日突然断掉,持续10多天期间,还旅游一趟,也没啥事。还有强迫症突然停掉帕罗西丁的,也没啥事。
对是否吃药,一宁心理咨询持中立态度,由你自己和精神科医师决定。下面分享难以断药的三种情况,仅供需要断药的朋友参考。
1、药物是安心的依靠,害怕让人依赖
对有些朋友来说,药物曾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这是必要的,在此期间,你获得了安全感,带给你一种,只要服药,我就心安,睡眠也安稳的体验。
但由于“无助无力害怕”的心理特点,并不会因为药物而获得改善。当吃了很久的药,或不想吃一辈子,或因为要备孕,决定要停药时,害怕的心理特点使您想到,会不会今晚不吃药就睡不着啊。
想着想着,真害怕了,害怕与睡不着的感觉,让人烦躁,让人不安,实在难以呆在其中,干脆吃一粒药物得了,三分之一粒也行,有的甚至八分之一粒也可以。才把药物吞下,心理就平静了,可以安睡了。你觉得,药物是安全的港湾,可以是自己的依靠,只要决定今天要依靠它,立即就心安了。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是药物让你不得不依赖,而是你的害怕让你不得不依赖。当害怕的心理特征改善了,药物就可以停掉。
当焦虑容受力等自我力量强,观察性自我等自我功能好,相信周围围绕着支持你的人,能看清“潜意识的空想的危险或冲突”并不受其影响。就不会害怕。具体请参考自我力量、自我功能等部分。
2、归因错误,使人依赖。
先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撰写此节内容已征得了来访者同意,且做了隐私处理)。
S君被保健品朋友相劝,吃减肥产品,早晚餐用减肥产品替代正常的饮食。几天后,他抓狂了,焦躁、失眠、各种焦虑相关症状都来。练习之前都很管用观呼吸、止心足下,但现在都不管用。这种失控感又带给他焦虑,于是紧急约一宁咨询。在咨询中讨论可能的原因,最终发现。是没正常吃饭,使气血不足,进而导致躯体难受。
S君已吃黛力新近10年,每当有症状求助时,医生在电话中让其加量。但S君不想吃一辈子,以后也要备孕,因此自主决定减药,边减药边心理咨询。由每天一次,到二天一次,再到三天一次,心理暗自高兴着,然后出现吃减肥药这个情况。
这告诉我们:
有时候,不是药物难减。而是我们不能敏锐觉察到,是哪些心理、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因素,导致了焦虑躯体反应。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停药减药导致了焦虑复发,事实上,却是减肥药、饿肚子、情绪干扰、运动过度、性生活过度、熬夜等因素导致了焦虑的躯体反应。
错误归因,让人长期处于困境。
在S君,决定4天一次时,在原本应该吃药但没吃药的第三天,经历了关乎核心情结的情绪扰动,使得十分疲惫,脑子如扣上了一个大盘子,怎么也放松不了,饭也不想吃,但本着以前不吃饭会引发躯体困扰的经验,坚持用最大的毅力吃了饭,晚上坚持10点即睡觉,睡时先观呼吸,再止心足下,让愤怒又抑郁的心慢慢静下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这一轮减药还算顺利,第二天与一宁视频咨询时,其神态和精神面貌十分正常。
我建议他:
下一轮五天一次时,在应该吃药但没吃药的第四天,尽量减少人际来往,避免经受情绪扰动。
仔细询问忘记吃药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说很奇怪,只要到了该吃药的那天,身体就会提醒他,首先是后脑勺一跳,接着出现头疼、恶心、闷痛、烦躁,一旦吃了药,就精力充沛。
当后脑勺跳动与疼痛的时候,能自动想起过往与家人争吵时的感觉。
对“头疼、恶心、闷痛、烦躁”这几个症状,是气血上扰所致,因此建议练习放松与止心足下。S反馈,已经验证过止心足下对此有效。
3、没有应对躯体症状的经验。
从前面第2小节,你已经看到,如果没有放松、止心足下、规律作息、心理调节等辨证的综合的应对办法,面对躯体症状,将束手无策,不得不依靠药物维持。
在“紧密互联的梦、意象、气血、躯体反应、情感”一节中,我们介绍了躯体、气血、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基础性的发现,为我们应对躯体症状提供了指导原则。
说明:
可能并不是所有的药都可以突然停掉,本文仅代表部分情况。
三十、特别说明
超过1小时的音频,只有少部分人才有耐心听完,因此在最初,计划每小节内容不超过10分钟与1000字,但实际撰写时,很多小节都超过了1000字。
而完整介绍所有焦虑的应对思路,需涉及很多方面,要详尽阐述,足以写一本20万字的书,有许多地方,言不尽意。请理解,只能为你提供有限的帮助,但它能让您少走弯路,也为你继续深入学习提供了线索。
即使未来书籍出版了,对有些朋友而言,仍然无法替代一对一系统心理咨询协助。
也许几十年后,新一代年轻人都能认识到这个客观事实:心理上的交流与身心规律的传递,譬如精神粮食,是活着的必要条件。身心健康的学问、代代相传的爱,也是非常重要的逐渐积累的社会资源,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时间、精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