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心理调节

强迫症疗愈故事:从黑洞到七彩色光


信息来源:一宁心理咨询网 发布时间:2021-1-22 浏览:5348次

强迫症疗愈故事:从黑洞到七彩色光

 

前言:

 

来访者有如下感悟,特写出来,希望一宁发布在网上。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对心理现象没有深入体会的大多数朋友,可能感觉平平,因此一宁在后面加上注释,并做了一些扩充。

 

 

来访者原文:

 

色光与黑洞的故事

 

看了几幅图片后,做了一个梦,梦里是这样的故事。

七彩�?- 副本.jpg


 能量跟随注意力走.jpg

宇宙虚空中有一束白光,在远处星星的照耀下射到一个三棱镜上,棱镜使白光发生色散,从棱镜出射的光变成了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彩色光逐渐在空间中弥散,像烟一样缭绕。一会后,七种色光不再只是像烟,开始变得流动:流动起来很美,有韵律。流动的色光,周而盘旋,从远处看像一个球。流动的色光是一股能量,随着我们的注意力指向哪,兴趣在哪,这股能量就流向哪,并注入到哪,最终创造出丰富、有意义的彩色画面。这是生命应有的状态:能量是彩色的、丰富的,流动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


黑洞.jpg

而宇宙虚空的另一处,那里有一个黑洞,它散发出一些细线。仔细盯着这个黑洞看几秒钟,会发现视觉上有错觉:黑洞一会变大,一会变小,最靠近黑洞的一圈黄线也是一会变大,一会变小。这种错觉与强迫症状很像啊,如当自己很恐惧时,或是在反复施行强迫行为时,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黑洞的生命状态是单调的:只有黑、黄(或灰)二色,没有色彩,没有流动,所引起我们注意的只是这个洞(但我们只对注意这个洞有兴趣)。

 

梦里的故事让我想到:我们要试着把注意力从黑洞中拿出来,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像第一幅图中的色光,哪怕只是淡淡的几缕。不关注黑洞,能量就不会往黑洞那里流,它的面积就会减小。一段时间后,黑洞可能和色光伴随存在了,就像第二幅图中,在球靠近边缘部分的某处有一个黑洞。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色光上,但不经意地也会注意到黑洞上。坚持下去,相信色光的面积会越来越大,生命也不再会被黑洞所缠绕。

 

一宁注释:

 

这是一位10多年来,深受各种强迫症困扰的来访者,写的故事。

 

他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

 

精神注意力从症状的黑洞中摆脱出来,精神注意力像一束白色的光,在星星的照耀下,经过棱镜,变成七彩色光,逐渐引人入胜,最终体验出了“生命应有的状态”。这时再回头看症状,症状没了影响力。

 

看到他的这些变化,我感到喜庆!

 

自我在感到环境的安全后,终于愿意放下厚厚的防御,让一直躲在防御背后的那个我,去发现、去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在接触的过程中,丰富了人生体验,在体验中自然产生各种兴趣,各种热爱。

 

历经30多年后,才产生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热爱,来之不易!

 

当真正的热爱产生后,对症状自然而自然不再关注了。

 

为了加深读者对上文的理解,结合心理学术语以及来访者的提供的资料,进一步详细注释。

 

1、症状的黑洞

症状的黑�?- 副本.jpg

这是来访者曾经画的黑洞,他解说到:一个人在水面上游泳,由于水下有黑洞,随时有被黑洞吸进去的风险,反之,如果没有被吸,就如躲过了一劫。

 

这个黑洞就是症状,症状总是不经意出现,一旦出现,焦虑,恐惧,担心得艾滋,不得不反复检查,重复回想。

 

黑洞有强大的吸引力,但里面黑黑的,啥也看不见,让人不知道里面是什么,这就好比,我们对强迫症症状搞不懂,不知道为什么它总是出现,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

 

2、星星的照耀

星星的照耀,象征咨询师的看见与关注,以及高度适应,适应来访者的需求。

 

3、生命应有的状态

 

生命应有的状态,是丰富多彩,不受约束,自由流动。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能跟随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走。

 

由于环境的不安全,让来访者在1岁前,就被抹杀了“生命应有的状态”,转而用“厚厚的防御”应对生活。

 

4、环境的安全

 

这里的环境,指照护者与被照护者之间,构成的环境。尤其对6个月前的婴儿来说,如果照护者高度适应婴儿的微妙需求,这个环境对婴儿就是安全的。

 

对于已经有强迫症的正在心理咨询的成人,环境指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构成的环境,以及来访者和其家人构成的环境。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是高度适应的,家人也适当理解。这个环境对来访者就是安全的,这个安全是疗愈的关键之一!

 

5、厚厚的防御

 

大多数强迫症症状,在本质上,是一种防御。防御即保护之意,保护自己免受某种难以承受的后果、情感、痛苦。对此,我们将在未来的课程《强迫症的辨证调节法》里,详细阐述。

防御一方面保护了自己免受痛苦,另一方面,如果防御(症状)太多太牢固的话,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单调、乏味,除了症状的是是非非,少有别的兴趣爱好。

 

厚厚的防御,也可以称之为“假自体”。

 

下面“防御背后的那个我”可称为“真自体”。

 

过度的防御=假自体=症状,这三个词汇,在本文的语境下,指的是同一个现象。介绍真假自体术语,为方便热爱学习的朋友,查找相关文献,进而获取更多相关理解。

 

一个妈妈特别希望成功,但自己错过了发展机会,于是寄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过早要求孩子发展某些技能,比如背唐诗三百首。孩子会背了,妈妈很高兴。但3岁前的孩子,背诵唐诗三百首,并不是他自己的真实需要。

 

当妈妈类似的行为重复1000次以上,孩子的真实需求与真自体,就被抑制了。为了避免妈妈生气,避免妈妈嫌弃与抛弃自己,孩子渐渐固化了一种行为模式:看妈妈和他人的脸色,迎合妈妈和他人的需求,这也就是“假自体”的表现,就是一种防御。与此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对人的基本信任,觉得如果我有污点,就会被嫌弃。

 

现在孩子有数不清的强迫症状,此处仅解析一个症状,作为例子。来访者怕得了艾滋,看到地上有一根草棍儿,就担心是针头,扎上了怎么办?忍不住回头再看看草棍到底是不是针头,看一遍,还是不放心,还想再看一遍。经过反复的分析和观察,我们确定:这个来访者担心得艾滋的内在逻辑是:其实真要得了艾滋,我自己也能接受,关键是,艾滋是人们认为肮脏的疾病,如果得了的话,只怕妈妈以及他人,会嫌弃我,孤立我,让我成为一个没人要的野孩子,这个才是让人最恐惧的。由此看来,反复强迫检查,是假自体的行为,假自体为了迎合妈妈“要做一个好孩子的需求”。

 

假自体的外延,既包括症状,也包括行为模式。作为困扰者来说,一般只会注意让自己难受的症状,不容易将症状与行为模式联系起来考虑。

 

6、防御背后的那个我

 

当一个人被大量的假自体占据与包裹后,真自体自己的真实需要和感受就被隔离了。通俗地说,一个人一辈子处处只考虑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就顾不上了,久之,就没了真正的兴趣和热爱,也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和真实感。

 

7、真正属于自己的热爱

 

这里需要仔细鉴别,你所热爱的,到底是属于你自己的真正热爱,还是属于别人的热爱,还是兼而有之?或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

 

真正属于自己的热爱,才有让症状脱落的效果。

 

比如,该来访者曾经很投入某种艺术,持续数年,看起来像是他的热爱,然而,仔细体察,这个艺术爱好,很大一部分不过是为了获得承认和认可。

 

又有一来访者,为了摆脱症状,努力“为所当为”,让自己丰富起来,满腔热忱地投入各种爱好,游泳、爬山、唱歌、滑滑板……。最终,症状还是在那儿。在这里,热爱成了一个工具性的存在,是摆脱症状的工具。

 

属于别人的热爱以及工具性的热爱,都没与自己的真正感受连接起来,因此真正的情感与激情出不来,有一种使不上劲儿的感觉,参与着参与着,就不想参与了。因此没有让症状脱落的效果。

 

本文来访者说到一个有趣的变化:

 

以前觉得森林有啥好看的,走一走不就完了,现在看到一个森林相关兴趣小组后,觉得也挺有趣,原来快乐还可以这么简单。

 

个人认为:这个变化,可能是假自体退位,真自体与现实生活有接触后的结果。

 

说明:

 

强迫症有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适用不同的应对方法。本文仅仅适用于生命极早期形成的强迫症,与真假自体相关,这类强迫症很难自救成功,单靠暴露反应阻断疗法、森田疗法、意象对话、正念疗法、经典精神分析治疗、客体关系取向精神分析治疗,都难以撼动。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一宁心理咨询  www.10xl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