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咨询

社交恐惧症的典型表现及其调节


信息来源:文/一宁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7-6-23 浏览:4919次

概要:各种困扰的本质与应对之道。


注意:不把自己当病或症状看待,本文标题仅为交流方便,实际咨询中,很少提到“社交恐惧症”一词,我们仅关注困扰的成因及破解之道。

=======

 

石先生(化名)的困扰表现虽然较多,但昨晚的交流发现,各种困扰的本质或核心一样,当看清了本质,改变就有了明晰的方向。

 

交流先从咨询关系说起。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同夫妻、同事、朋友、亲子等关系一样,来访者不知不觉,会带入同样的心态或交流模式。通过对咨询关系的讨论、澄清,有利于更直观地发现来访者存在的交流模式——毕竟,来访者给咨询师反馈的“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是经过来访者的认知系统过滤了的关系,难免不客观。

 

在为期一年的系统咨询里,来访者石先生有时没主动预约咨询,有时因故推脱,笔者猜测这是其有压力的表现,石先生自述“有点担心,怕表现不好”,在咨询关系中,有点像学生面对老师的感觉,怕自己说的体会与想象,不能符合笔者一宁的期待,由于这份压力,昨晚来访者收到笔者830有时间与其咨询的消息后,犹豫了一番,犹豫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要不要逃避这份压力。

 

这种反应模式与进攻型的来访者不同,进攻型的来访者不止按时主动预约,在非咨询期间,还常常给咨询师留言,当咨询师没经常回应时,还会说不满意甚至指责性的话。

 

事实上,笔者对来访者的任何反馈,都没批评,只有容纳与鼓励。压力来自其过去的负面经验——如果不符合某个标准,就会遭受批判。无力反抗的石先生,面对批评,感到压抑、难受。为了避开这份难受,有的人选择反抗,力量感弱的石先生选择了迎合。迎合也有负担,怕迎合的不对。仓皇的迎合,只顾迎合,乃至都无暇拷问——“对方的评价标准对吗”?日子一久,变成了习以为常的模式,不知道了自己正在迎合。十分焦虑,却不知道为何而焦虑了,困扰常常就是这样,当天长日久困于其中,就难看清真相。譬如久居霉味处,就不知有霉味。

 

用石先生本人的话简言之“只能达到对方的要求,又担心做不到。”这就是其一贯的心态或模式。

 

达到对方的要求,这是迎合。只能迎合,时时处处迎合无数个他人的期待,必然会做不到,又要必须做到的话,担心与逼迫感便油然而生。担心让人难受,难受趋势逃避。

 

在办公室,很久没说话,觉得这样子不好,像呆呆的。有想法要说时,又说不出口,担心这样说合适吗?别人不爱听怎么办?这种担心就像担心咨询中,自己的反馈不符合咨询师的期待一样。总不说话,就难融入新工作环境,工作之余,只想快快离开。

 

这种模式强了,就像心魔,让人失去理智,产生胃堵、头晕等躯体反应。而且是弥散式地影响自己。咨询继续罗列有哪些弥散式的影响,以帮助来访者加深体会——反观式的体会。

 

老婆说“又去哪儿了?”。石先生会感到这声音,像恐怖的阴沉的审问。

 

在工作单位停车下车后,走在停车坪上,习惯性地与与家人或朋友打电话,其实也没什么紧急事,打电话的时候,非常放松,不会忧虑楼上一群群的人注视自己。笔者解释说,打电话有隔离、遮挡的作用,心理上感觉被遮挡了,所以很安心,就好像有的朋友怕见异性陌生人,走在街上紧张发抖,这时边走边看手机,就不紧张了。

 

石先生随即反馈例子,进一步印证了这点:大学那会儿,社恐很严重,晴天去小卖部买盐会很紧张,手足无措。一旦下雨需要打伞去买东西,就非常放松,非常正常。

 

接下来谈改进之道。

 

1、不认同。

 

不认同 内心那个 【总认为别人在评论我】的声音,很多时候,不是别人在评论,而是内心有个我在评论,我们需要觉察到自己此刻正有这个评论音。

 

2、针对上述停车坪的情况,自我提示“你是小的,我是大的”——你们都是尚未长大的青少年,而我是大人,你们青少年的言辞是叛逆、是乱说,我不足计较。自我提示如何才能有效?要求自己不认同的力量足够强,足够有主见与自信。

 

3、脱敏。

 

逐渐阻断那些逃避的行为,比如,停车坪上打电话,下班即匆匆回家,反复琢磨怎样走路才算大方等等。

 

4、敢于反驳。反驳是更有力量的不认同。比如别人把自己的电瓶车绊倒了,至少要声张下,追问是谁弄倒的。

 

5、有时候力量不足,没有反驳时,又要原谅自己的沉默,不能因此恨自己。恨会让自己更无力。好比小朋友之间打架了,怯弱没还手的孩子,不但没得到爸妈的呵护,反而还得到责骂:“你为什么只知道傻站!”这样只会让孩子更怯弱。

 

上述5点改进之道,要真正变成稳定的习惯,还有一段路要走。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一宁心理咨询  www.10xl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