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微信公众号:ynxinli
亲子教育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咨询 > 亲子教育
以案说理----幼儿教育,影响深远

信息来源:文/一宁  浏览:7221次  发布时间:2017-7-5

摘要:

尤其在7岁以前,给孩子贴标签、比较ta、在竞争中受挫败,孩子易形成“我不能、我不行、我劣等”的信念,进而影响一生,本文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下。

 

关键字:幼儿教育,主导信念,神经症。

 

小西(化名)正在考研,每当学习时,担心自己如果考太好了,要上台面向公众发言,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接着又联想到唱歌强迫——十分渴望自己能上台唱歌,面向几百人,展现自己魅力,觉得人生要是不过这一关,就等于残废,等于懦弱无能,歌都不敢在公众面前唱,一定没有能力干好其它事。换句话说,上台唱歌这件事完成了,才能证明自己有活着的能力,所以这个事情比当下考研还重要。这个想法很偏激,局外人觉得杞人忧天了,但对当事人而言,就觉得很重要很焦虑。

 

每学习几分钟,就觉得学习太无聊,忍不住要幻想幻想自己在众人前一个人唱歌的样子,曾经与同学一起在台上唱过歌、跳过舞,但2个人以上一起唱不算,要一个人在台上算才叫证明了能力,展现了魅力。

 

假设自己真寻找上台机会去表现呢?又担心害怕,认定自己一辈子不是上台表演的料,即使上台了,不配关注的自己也耽误大家时间,浪费大家眼球,觉得罪过,想着很难受。

 

总之,小西经常就卡在不上台不甘心,上台又不敢的矛盾之中,搅的头昏脑胀,大多数时间就耗在这个上面,年年如此。

 

眼看考研时间迫近,老师催促交作业,自己焦急到恐惧。

 

我们就鼓励小西上台,想办法增加小西勇气吧。小西感到十分难受:难受到抱怨,你就不能说说不上台也能活下去的出路吗?

 

可是曾经咨询时,说不上台的出路时,小西又会说你为什么总要绕过“唱歌强迫”的话题,为什么要逃避它?

 

笔者决定把咨询思路锁定在鼓动上台上面。但鼓动小西,小西会更难受,原因何在?因为小西被胆小无力的心理状态充分包围了,这时鼓动其上台,好比让5岁儿童,徒手抱起一袋50斤的米,强行进行,恐怕会骨折。

 

我们需要去发现与培养小西有力量的部分。

 

首先请其回忆过去人生中,那些有力量的自信的我能行的经验。

 

可是,小西不知不觉,想起了一连串负面的记忆:

 

1、有一次集体演出,本来我和另外两个女生是在中间位置,结果所有老师都说我笑容不自然,后把我放到了最后一排。

 

2、还有学拉丁舞,本来我在第二排,结果老师当着所有人面说,能不能跳,不能跳回家去,然后把我强行放在了最后一排。

 

3、然后初中班上和朋友一起表演节目,3个人,结果,老师评分,就说没听见我唱,嗡嗡像蚊子,没听见。我就觉得自己整个一个特猥琐。

 

笔者评论到:不知不觉,你在堆叠了负面力量呀。本来,我们是要回忆有力量的经验。

 

小西突然反思到:正是这些经历,使我认定自己永远不能上台,铁定不行。

 

小西想着这些,当下感到难过。又想:如果我从小不曾参加过那些培训班,那些活动,甚至我没有在那样一所满是富人的小学还有高中上学,我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我。

 

培养小西有力量的部分,是后续咨询的目标。这里是想借此案例,就幼儿和中小学教育,谈点启示:

 

1、小时候没成长好,长大了会继续活在小时候的阴影中,日日内耗孩子,内耗的程度就像前面所呈现的,心是冤家身受苦,当事人每天处于疲劳煎熬状态,构成所谓的各类身心疾病,然而,心理困扰往往不为家长重视,因为在外表上看来,没有任何异常,除了笑容较少之外。

 

2、孩子幼小,心灵易受影响,其健康的心灵,仰赖父母老师的呵护。

 

3、幼儿园、学校热闹的各种比赛中,站在队伍中间的,是否有增长傲慢心,站在队伍边缘的,是否被中间同学的抢走了信心,变得卑微、虚弱?

 

再遥想有傲心的孩子,有一天是否会因担心失去第一,而焦虑失眠,长期得不到放松与休息,演变为精神衰弱,脑力迟钝,从昔日的高山痛苦地跌入低谷?在过去9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笔者一宁真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案主正值高三,在竞争中激烈备考,因精神过度透支,思维止不住狂想而找到一宁心理咨询。

 

被抢走了信心的孩子,

 

A、是否会继续自卑地活着,许多事情,不敢干,严重者会有深深的劣等感,就像本案所呈现的,站在台上感到罪过,觉得对不起台下的观众,因为小西骨子里就认定——自己不配台上的光芒四射。

 

B、有些孩子,拜倒在别人成功的光环下而不自知,一生甘愿在经济上、地位上、物质上低人一等,生命的情绪基调以没活力为主,笑不尽兴,愤怒难出声;

 

C、有些孩子又不甘心自己处于这种状态,想要飞黄腾达,成为众人的焦点,但又被“不能、不配、不敢”的负面心理状态牵制,十分纠结,生命的情绪基调以焦虑、强迫为主。

 

4、市场经济时代,竞争与比较难免,竞争也有积极意义。中小学各种形式的竞争,是社会大形势,这也适合人性的需要。

 

但是,当幼小的孩子,过早卷入比较与竞争,被成人所谓的是非美丑对错裁量——诸如怕陌生人不善社交、表情不自然、声音像蚊子、跳的不好一类嫌弃式的标签与评判,会给孩子造成无形但可能影响一生的心理创伤。

 

创伤带给生命的损失,不好估量。就本案来说,如果小西天天内耗在心理纠结中,考不上研究生,又将是怎样的人生前景?小西每天痛苦,原本美好的几年大学时光就这样黯淡了?小西高中时纠结,使得不能像其它高中同学那样考入重点大学,进入现状说不出口的大学。

 

创伤经历中留下各种诅咒——我不行,我不配,我害怕,我感到羞耻,我是被抛弃的人——如影随形。就像被内置的活体,不断制造事端,让当事人不得不杞人忧天。

 

简言之:过早的评判、标签、比较、竞争,会让孩子人格变形,长大了,无法适应社会,无法以高效能的状态去学习与创造。

 

56岁以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前三年,爸妈或爷爷奶奶照顾,后三年,由老师和父母共同照顾。这6年里,如果没有被“评判、标签、比较、竞争”污染,没有被忽视,得到了正面的支持。有了稳定的良好的人格结构,7岁以后,步入小学、中学,面临形形色色的挫折、评判、竞争、比较,才不至于受伤。比如本案,如果幼小有了满满的“我能我行”的自信,她在小学就不会恐惧到声音如蚊子,笑容不自然。

 

换句话说:在7岁以前,本无必要竞赛与选拔的人生阶段,却被竞争与各种标签给污染了,影响了健康的人格,实在实在不应该。本案小西爸妈在其小时候,也许是处于怕落后的焦急心理,也许是随大流,也许是希望孩子能歌善舞,报了集中几种艺术培训班,有点超前,或者不适合小西的特质,再加上老师的标签评价,使小西受挫,渐渐成形了“我不能”的信念。还有一案例,来访者是大学生,因社交困扰加入咨询,咨询时间谈到小时候学钢琴的痛苦,泪水直流。

 

就标签现象,试举一例:

 

某日,带29个月大的孩子去考察幼儿园,以决定将来在哪里入园,孩子在园区兴致勃勃地看各种墙画、摆设,期间,一幼师,以颇有爱心的样子,看着孩子,想要与孩子建立关系,但孩子脚没移动,坠着爸爸的手,上半身做躲开状。幼师说:“这孩子,与陌生人,有点……”,言下之意是,不善社交,怕陌生人,这不够好。

 

“与陌生人见面躲开”,这就是标签,如果孩子当真,以后就易认为,这是无脸见人的问题。陷入越怕见人越紧张,越紧张越怕被人发现,进而回避人群的心理特征。当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交功能,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症了。

 

事实上,幼小的孩子怕某些陌生人,十分自然,十分正常,怕是对孩子自身的一种保护,ta需要这种保护,怕同时也表达了ta对对方的不信任,为什么孩子见到有些成人又十分自然,毫不紧张呢?尚未被污染的孩子天生敏锐,ta能感受到哪些人是可亲的,哪些人是不可亲的。当然,有时候的不信任,来自前面几小时的负面感受,并非眼前这个人不可亲,他根据过去几天或几分钟前的经验,继续防卫着。

 

但该幼师无法深度共情与理解,就先贴标签。

 

一名优秀的幼师,同心理咨询师一样,也需要较高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能力,并贴着孩子的心去说话。

 

总结:

 

心理咨询师张明,在为成人时,发现其幼小的经历,与当前的神经症困扰者,有紧密的联系。小时候老师的评价、比赛,不断重演,渐渐使来访者有了“我不配、我不能、我劣等”的信念,另一方面,来访者又不甘心懦弱,这两种心理特征使来访者有了当前的困扰,忍不住幻想上台唱歌,但又觉得自己不能不敢。除了唱歌,还不敢好好学习,怕学习好了就会上台分享成功经验,面对公众分享就像上台唱歌一样,是可怕的。

 

心愿:

愿与广大幼儿园老师一道,利用心理学理念,善巧地促进小孩健康成长:

使小孩有尊严感——我值得拥有。

有坚固不倒的自信心——只要我努力,我能干好客观上能干成的事。

有独立的符合客观事实的主见——即使周围人反对,我也能稳住不动,坚持我认为的正确。

 

 

 

评论区

昵称:   确认码: 加  等于? 

首 页 | 重要公告 | 成功案例 | 强迫 | 焦虑 | 婚姻家庭咨询 | 社交恐惧 | 疑病 | 失眠/养生 | 神经衰弱 | 抑郁 | 企业EAP服务 | 修心养正
版权所有 一宁心理咨询(长沙)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意二路中海环宇城0917室(当面咨询需提前预约) 
网站ICP备案号:湘ICP备14012097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1053998360602 术支持:斌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