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本系列文章,由一宁十年强迫症心理治疗经验,强迫症困扰者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强迫症科研论文、相关书籍、同行经验等,总结而成。
欢迎各界朋友反馈正反意见,我们不断完善,希望能真正帮助到广大强迫症困扰者,少走弯路,获得稳定改善!
同时也希望 ,能对无条件接受治疗的困难者,提供简明的有用的自救思路,自救有效,尽量自救。自救超过三月还无效,还当创造条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让有限的人生,流动起来——不让学业、事业、婚恋、人际、健康因强迫症而卡住。
1强迫症治疗的目标:
强迫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减少复发。强迫症状减轻至对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如强迫症状中尤其是强迫动作,患者每天花费的时间少于1h;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在可以耐受的范围或几乎没有焦虑;能够带着“不确定感”生活;强迫症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小或几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够应对压力,防止症状有较大的波动。对于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应最大限度减少症状的频率和程度,尽可能让患者接受带着症状生活,尽量减少疾病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2强迫症产生与发展的心理机制
介绍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必要先简单介绍强迫症产生与发展的心理机制。后面才好根据这个机制,一一介绍应对办法。
2.1强迫症的产生背景
一个人好端端的,为何突然就在那年,有了强迫症状?或者说,强迫症产生的“土壤”是什么?在强迫症产生的当时,当事人身心内外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无法一概精准描述,只能结合具体个案具体分析。大体上,在强迫症萌芽阶段,大都过得不顺利,外面不如意,内心很压抑,常有劣等感——顽固地感到自己心身的一切都低人一等。
一例具体个案:
2.1.1个案客观现象:
(下文已隐去可能会暴露来访者隐私的信息,且就引用的信息征得了来访者同意)
岳某(化名)①生母过早去世,有一种生存的紧张感,不得不只一心专注学习,不擅长其它娱乐爱好,也就是说,除了学习,②缺少维护自尊或者说维持“我很好、我能胜任、我有价值”的优良特点。③偏偏在研究生时期,不喜欢老师的课题,使学习感到吃力。④研究生之间的兴趣不一,同学之间交流少,比较孤单,缺乏同伴的支持;⑤回到家里,继母和父亲还经常吵架,让自己想起家庭关系,就全身发紧的感觉。
在上述5种遭遇下,岳某身体经常处于一种发紧的状态,然后突然有一天,看到身体上有个黑点,便开始担心患皮肤癌。随后的日子,相继有了如下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
怕自己让数年前的前女友怀孕了,突然有一天带着孩子找到自己,为此多日惶恐不安。但事实上,自己只是与前女友牵了一下手。
怕艾滋。看见地上有红点、医用棉签就要绕开。
用了单位打印纸,担心受到刑法制裁。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2.1.2解读“个案客观现象”:
本案共一对一咨询82次,结合82咨询的理解,运用心理学理论,解读“个案客观现象”。
自体心理学发现,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下降,或者说“自尊脆弱”——内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近似有了森田语境下的劣等感,就容易有“疑病素质”。
疑病素质是对自己现实处境难以适应时发生的一种焦虑:对自己的身心变化反应过敏,很容易出现焦虑不安和恐惧情感。对什么都担心,常常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觉、情绪、想法过分地认为是病态,并对之倾注、苦恼、实际上什么病也没有。
自我价值感,是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事情,相信可以控制一些事情;同时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爱我,在乎我,接纳我。
你能否体会到,上述5种遭遇,让当事人有一团糟的感觉,自我价值感显著下降,每天身体处于一种发紧的状态。然后突然有一天,看到身体上有个黑点,便开始担心患皮肤癌。这是当事人人生中首次出现的神经症症状。
引用自体心理学的观点总结:
害怕丧失自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自尊脆弱者,容易【转换】成对躯体健康的关注,表现为疑病观念,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本观点原文:
他们担心自己会支离破碎,害怕丧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比如受到批评时),有时候会突然觉得一无是处,丢弃一贯的自命不凡。有时,他们还会觉察自己的内心过于纤弱而难以承受压力。这种担心内部自体的感受常被转换成对躯体健康的关注;因此他们的常见症状有:疑病观念,对死亡极度恐惧。⑼
怕得皮肤癌,是对死亡的恐惧,担心自己支离破碎。
怕女友带上孩子找自己,经过心理沟通发现,是源于内心有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特别害怕父母的责备,女友的指责。这种害怕的感觉,就如同早年面对生母发脾气时的感觉。怕受到法律制裁,与此类似。
怕艾滋,是内心孩子担心被歧视,为社会群体所遗弃,成为孤苦伶仃的人。
总观全部,你是否有如下总体感觉:
5种遭遇使其自我价值感降低,有了一种无力感,不仅无力面对被歧视被遗弃被指责,还怕自己支离破碎。
这就是当事人强迫症产生的“土壤”。
每位强迫症者,都有必要像上面这样弄清楚自己症状产生之初的背景,才能找到最关键的调节重心,进一步巩固疗效。
心理抽象,无实体可得,上述仅为抛砖引玉,勉强描述,每个人只有经过反复深度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产生真切的体悟。
当症状在你的背景里形成后,它就像一个活着的打不死的猛兽,随时可能撞入,反复撞入,每次撞入都上演下面的过程。
2.2.2强迫症状形成后的初始阶段。
上图具体描述了强迫症状形成后的初始阶段。
名称解释:
①刺激源:指那些能引发灾难联想的任何信息,包括外在的物品、新闻、动物等,内在的想法、感觉、躯体反应等。
②恐惧、不安、焦虑,有相同处,也有不同。但为行文方便,系列文章对这三种情感不做严格区分。
③反强迫:即对自己异常的强迫症状忧心忡忡,竭力希望它们永远不要再来。对有的强迫症来说,怕它来,它马上就来。因为“怕”与症状有紧密的联系。
以两个案例具体阐释上图:
①恐艾强迫症:
看到地上有红点(刺激源),产生灾难联想——红点是人血,鞋踩着了,我会被艾滋传染(血里肯定有艾滋病毒)。这让我很恐惧。为了消除恐惧,我到水房洗了鞋底(强迫洗涤)。
洗鞋底时,鞋底水溅到手上(刺激源),产生灾难联想——我难免用手抠脸,而这还是会有艾滋病的传染机会。这让我很恐惧。为恐惧所逼,有走投无路之感,不知如何是好!整天都无法安心工作,脑子总想着这事(强迫思维)。
②口水强迫症:
已婚者见异性,有生理反应(刺激源),或怕有生理反应结果还是有了生理反应。便非常自责,觉得自己贱,怎么能有这个想法与反应(不合理不客观认知),并恐惧他人发现自己的秘密,为此惴惴不安。本能反应、自责、恐惧、不安交织在一起,让当事人承受不了。为了不关注恐惧等负情感,不经意地,把注意力指向了咽口水。并开始纠结咽口水的是是非非,越不想关注,越关注咽口水,让自己老睡不着。
2.2.3强迫症状形成后的发展阶段。
强迫洗涤、强迫检查等强迫行为者、强迫思维者,通过洗涤或检查或想明白等消除了不安,但这个安心稍纵即逝,往往下一次或下一秒更加依赖“通过’洗涤/检查/想明白’来消除不安的方式”。严重的朋友,在当时当境重复几十遍后,仍不能获得安心。但因为已经重复累了,自己也觉得明显异常了,才不得不痛苦地放下。
总之,你的强迫思维或重复行为虽然让你安心了,但它使你下次更加痴迷重复行为或强迫思维,绝大多数的强迫症困扰者都证明,放任重复行为或强迫思维,最终会让自己的生活、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2.4强迫症结束阶段仍有不安。
经过有效的专业治疗或自我治疗,已经稳定控制症状,强迫症对生活几乎没有影响,这时,引发有的朋友不安的,不再是艾滋,不是狗,不是法律制裁,也不是生命财产损失,而【只是】强迫症本身,总觉得强迫症还没有好彻底,想起过去为强迫症困扰的日子,就有淡淡的不安,觉得还需要为它做点什么?或听听讲座,或查查资料,或维持八分之一粒药物剂量,或有问题再问问医生。
相关文章: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8:关注与改善人际学习工作上存在的负情感,从源头上完善
作者·张明简介
十年用心理学治疗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实践经验。
上述观点,来自成功协助强迫症困扰者——包括严重强迫者——走出强迫的经验。值得您重视!
只有重视了才会笃行,进而才有相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