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心理注:
下文为台湾一位深陷重病、一生坎坷,但靠自己的善念与行动改变了命运的陈女士,在某书中所写。为顺从大家的心量,略有缩减,但可能仍有用语较重的句子。
下文写作年代已久,但仍不过失。
至少作者的大量助人案例让我们看到,不知感恩与一生的苦境,感恩与幸福人生之间,有联系。
为何有这种联系,这些年我在有意无意地思考:
感恩,即能让人有被呵护满足感,继而能停止无休止的贪心,以及停止因贪而生的怨心,激发自力,让人进入“少索取多奉献”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而这个模式,会让人在心理上物质上,都越来越富足,力量感也越来越强。
=========原文如下=========
有的人一生过得很幸福,有的人却三餐不继,几乎朝不保夕,甚至多灾多难,大病小病不断。经典上说:“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有,没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没有”。
二十多年来,走遍全省各地,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可能的及时帮助。这些,几乎投入我们一家所有的积蓄和每年执行业务所得盈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直到今天,我们大大小小仍然省吃俭用,希望能更有效地帮助更多的人。我们拜访过不少亟待救济的可怜贫户,发觉越苦的人,越没有感恩的心,甚至予取予求,认为伸手开口,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贫户,很让人灰心,但最凄惨的,也是这类不知感恩,又无情义的绝人。许多人都有个共识,最需要同情的人,时常是最不值得同情的人,这叫绝人走绝路,陷身绝境。
任何善者都不希冀对方的知恩、感恩与报恩,可是,面对一个不知恩,也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所有的拯救工作都是自费心血的无底洞,因为这种人永远是无法绝处逢生的悲剧人物。
我们只能救急,只能教导贫户们如何挣脱拮据的束缚,如何以自力来打开困局,而这些努力,都必须让这些人先打开内心深处产生最基本的感恩心,与知恩报恩的心。毕竟,天地有天地不变的定律:当一个人能有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他所想拥有的幸福,而一个不知恩、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必然一无所剩,也一无所有。
这世间,大约有四等人:
1.在无恩处,依然有恩。
2.在有恩处,有恩。
3.在无恩处,无恩。
4.在有恩处,依然无恩。
换句话说:
1.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都知道有应该感恩的地方,而感恩报恩。这种人在该死的地方都不会死,在不能活的地方,都会活。这种能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是第一等人,他在大家都不可能平安有福气的地方,仍然会很平安、很有福气。
2.在应该感恩的地方,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凡夫俗子,但已经很少。是次等人。
3.在不应该感恩的地方,而不知道感恩。这是第三等人。
4.在应该感恩的地方,都不知道应该感恩,这种人是下下等,跟禽兽畜牲一样,比一只狗还不如。这种人在该活的地方,都不会活,在不该死的地方,也会死。
我不知道,您是哪一等人,但天地是公平的,您是哪一等人,便是哪一层次,哪一品,哪一格,生哪一种病,过哪一种生活,这是丝毫不爽的。人们都希望有高学历,但有高学历不一定有幸福,有健康。即使有钱,有地位,也都不等于有幸福,有健康。天地所应许的,只有一样,能有感恩,知恩,报恩的心,才能真正拥有您所希望拥有的,而不知感恩与报恩的绝人,必陷身绝境,直至一无所剩,也一无所有。
==========原文完============
通过看文章自我调节数月,效果都不显著,则需要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协助,本文很好,但爱自责的朋友,看了本文,如果你的自责感增加了,又需不认同自责感。
自责,有自己打自己的味道,达不到某个好的标准,就狠狠的谴责自己,本质上,这是一种柔软爱心的缺乏,缺乏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
好坏对错的标准很多,我们需要它,用心落实它,但它不应是惩罚自己的警戒线。